2024年11月份耍手机短视频,流量超出34G,当月手机线多元,加上违约金,截至目前欠费已经逾万元。2月17日,潍坊市的小陶告诉记者,她今年刚上大二,该手机号自己已使用近十年,由于这张卡没有流量,平时她会用另一张卡来上网。“前段时间换了台双卡双待新手机,可能是设置错了,没想到才用了几天,这张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卡的流量已经超过34G,资费达8700多元,期间也没有收到欠费短信,折合下来,每1G流量费高达258元。”小陶质疑,欠费这么多,运营商为什么不提醒也不停机。小陶说,有工作人员联系退钱细节,被她拒绝了。(2月18日羊城派)
流量超34G欠费万元,可以说这笔钱收得是稀里糊涂,怎么算,34G流量也值不了这个数,又何况这里还涉及其他一些问题:比如,为何没有短信提醒?为何欠了这么多钱,运营商不给停机?
小陶告诉记者,自己投诉后,有联通工作人员联系上她,表示可以减免一部分欠费,但自己还需承担1800多元费用。小陶不服,将此情况反映给了工信部门。很快,一名自称联通工作人员的人通过微信联系上小陶,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号,称会把欠费汇至小陶账户用于缴费。起初小陶同意,但后来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转账问题,便通过电话拒绝了这一方案。她的诉求是运营商能够直接消除欠费。
手机流量超 34G 欠费万元,这一事件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困扰,也凸显出运营商在流量计费与客服处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。我十分理解当事人的心情:这笔钱收得稀里糊涂,不能退得不明不白。退钱之前,需要把账目算清楚,运营商不是慈善机构,该收的钱一分都不能少。而消费者也不是冤大头,不该收的钱一分都不能给,这才是公平的消费环境。
其一,手机话费已经超出了“正常范围”,按照规定运营商是需要发送提醒短信的,为何消费者没有收到提醒短信?也没有因为欠费而停机?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?如果有提醒短信,消费者就不至于“欠费8700元了”还不知情。
其二,34G流量资费达8700多元,是如何算出来的。网上的信息显示,1G流量的价格因地区、运营商、套餐类型等因素而异。在中国大陆地区,1G流量的价格通常在5元到30元之间。中国移动:1G流量的价格大约为10元;中国联通:1G流量的价格大约为12元;中国电信:1G流量的价格大约为15元。那么,此次出现的1G流量费高达258元,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,这需要说清楚说明白。
而且,是退钱还是不退钱,是退一部分还是完全退还,都需要法律说了算,都需要以中国联通的“官方正式回应”为依据,岂能让业务人员私下退钱?甚至是悄悄退钱?既然走了正规的投诉渠道,就应该给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官方说法,既要把账算清楚,也要把问题说清楚。
一会说“部分减免”,一会要求“提供银行卡号,把欠费汇至小陶账户用于缴费”,这还能“讨价还价”。问题是,这都不是正规的渠道,也不是处理的正常方式。消费者的诉求是合理扣除费用,并得到一个明确、清晰的解释。简单的减免并未触及事件的本质,即费用计算是否准确、提醒机制为何失效?运营商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准确、完整的解答,在内部流程上应能够追溯并说明费用的产生情况,而不是以各种理由“和稀泥”。
运营商应当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,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反思。首先,要彻查流量费用的计算是否有误,确保类似的高额收费不再发生。建立完善的费用监控和提醒机制,不仅要在用户流量接近套餐配额时及时提醒,也要在出现异常流量情况时第一时间向用户发出警示,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。其次,要规范客服流程,提高客服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。在面对用户的投诉和问题时,应以事实为依据,为用户提供准确、合理的解决方案,避免含糊不清的处理结果和随意的操作方式。
流量超34G欠费万元,不能收的稀里糊涂,退的不明不白。运营商和消费者都不可上演“难得糊涂”!
Copyright © 2024 开云门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623号
收到你的留言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